就凭这6点,野战区成为幼儿园户外活动新宠
发布日期2021/6/7




“幼儿园课程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文本,

而是一系列源源不断的、引人入胜的活动;

幼儿园课程不是儿童端坐聆听,

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去探索、交往、体验和感受。”

——虞永平教授 
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野战区相关信息。

基于此,幼儿园会从内外环境出发,创设基于儿童立场、满足儿童需要的课程环境。

随着创设环境的推进和深化,我们越来越明晰:环境改造的出发点在于孩子,环境改造的创意来自孩子。“好的环境一定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”,于是,园所开始抛弃以往环境改造中教师高位的模式,真正去倾听孩子的心声。

环境改造是为了给孩子打造专属于他们成长的自然环境。

为了给幼儿提供更本真、更自然的资源,园所越来越重视“野趣自然”的功能区域。环布在教学楼周边的区域越来越多彩,玩泥区、玩沙池、玩水区、涂鸦区、小舞台、户外建构区、攀爬区、科学探索区、种植饲养区、野战区/军事基地等,都为幼儿游戏从室内转向户外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,为其进一步拥抱自然、玩出野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。当然,改造者也都会很充分地考虑区域活动的目标及周围空间的利用。

而众多户外活动区域中,野战区总能自带光环,吸“粉”无数,小编归纳了一下原因:


01

足够“野”

用孩子的话说就是“太刺激了,可以打仗”,“随便在地上打滚老师也不批评”……

穿越封锁线

“啊,我中弹了!”

“快,打下那架侦察机!”


02

角色全

总指挥、工兵、炮兵、坦克兵、侦察兵、防空兵、通讯员、军医、伤员、炊事班、战地记者……反正每个人都能参加的。

“我是运输兵”

“我在炊事班”

“这里是征兵处”

“军医可忙啦!”

“报告司令,发现敌情!”


03

想象无敌

举根棍子就是“总指挥”,拿个木头枪就秒变“沙漠之鹰”,捡一堆树叶就是“粮食”,沙包上踩过就是“过沼泽地”,拎个弹药箱就说是“武器库”……总之,绝对的脑洞全开。

“这是我的沙漠之鹰,超酷!”

“快隐蔽,轰炸机来了!”

“谁快去保护我们的弹药库呀?”


04

全能训练

“摸爬滚打走平衡”全在这里,运动、感统、角表、建构、语言、社会……虽然孩子不知道这是啥,不理会这到底发展了自己的何种能力,但他们全程投入,“嗨”得不行。

“跨越独板桥”(平衡训练)

“百发百中”(感统训练)

“极速穿越火线”(运动)

“救治伤员”(角表)

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建构野战工事


05

充分自主

材料交给孩子,且看他们自己耍起来:建指挥所,搭帐篷,孩子们会自发的摆开阵仗;制造炮弹武器,增加挑战难度,孩子们会自己调整;收纳清场都能教会孩子愉快地合作完成;“穿越火线”“百发百中”“抢救伤员”……孩子们会开发出无数种野战游戏。

“守护指挥所”

作战部署

攻下山头

稍事休息

赶紧补充能量

强化训练


06

效果显性

材料拿出来,野战区自然成型。

炮弹、枪支、炊具不够,废旧利用、家园互助迅速到位。

成果展示,最后你会发现每一位家长都是传播者,每一个孩子都在野战中“忙得不行”,还都能“颇有心得”。

真真一个幼儿版野战区

“没有枪没有炮,有人给我们造”

亲子互动太好发挥啦!

野战区,这本就是一个能将户外游戏融合到极致的户外区域活动,是利用户外环境来进行战事游戏活动的范畴,在这个活动中,幼儿的游戏空间极大,互相间的干扰很少。他们会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充分释放天性,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个性,获取更多的成长体验。

野战区,留一块自由天地,圆每个孩子的英雄梦。




THE

END



推荐阅读

课程游戏化在户外环境建设中的体现

各国幼儿园教育有啥不一样



我们相信幼儿园环境是儿童的第三任老师;我们坚持幼儿园环境应该是儿童最喜爱的游戏场;我们倡导文化引领、生态自然、互动有趣的环境理念;我们以“建构精彩童年”为己任;我们因成就园所而成就自己!

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我们

武汉蓝魔方幼儿园环境解决方案供应商

(文章属原创 / 转载请注明出处)

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野战区相关信息。



分享: